中建材聯產發〔2016〕4號
關于印發《著力推進建材行業
供給側結構改革增加新需求扭轉經濟增長下行效益下滑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各建材專業協會、省市協會,有關建材大企業,建材聯合會副會長,水泥、玻璃協會副會長,建材聯合會分會、直屬單位:
當前,我國建材行業在經歷了長期高速發展之后,面臨著傳統產業產能嚴重過剩、新興產業和新的需求嚴重不足,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經濟效益嚴重下滑,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向縱深轉折的關鍵時期。
為加快推進建材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遏制新增產能,有力淘汰落后產能,有方增加新的需求,創新并擴大有效供給,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經聯合會全體會長會議討論,并由聯合會進一步修改、決定,制定了《著力推進建材行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增加新需求扭轉經濟增長下行效益下滑的若干措施》。
現予以印發全行業,作為建材行業“十三五”初期和當前一個時期實現“創新提升、超越引領”戰略的重要舉措,當作實施轉型升級、解決與增加有效需求的重要舉措,當作扭轉經濟增長下行、經濟效益下滑的重要舉措。望各產業、各企業、各行業協會結合自身的工作認真組織實施。
附件: 《著力推進建材行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增加新需求扭轉經濟增長下行效益下滑的若干措施》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
2016年1月20日
抄送: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2016年1月25日印發
著力推進建材行業供給側結構改革
增加新需求扭轉經濟增長下行效益下滑的若干措施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
一、正確認識推進建材行業供給側改革創新的現實意義
我國建材行業尤其是傳統建材在經歷了較長時期高速發展之后,正面臨對傳統產業產能嚴重過剩,且轉型升級緩慢、創造新的高端需求不足,新興產業和新的有效需求發展慢且規模體量小,延伸擴展相對滯后,高附加值優勢體現不足,在行業轉型升級中缺乏帶動力、創造力,因此在我國經濟發展轉入換擋期后,過剩與短缺并存的特征非常明顯,由此導致經濟效益下滑也十分明顯。
建材行業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后表現的嚴重不適應,表面看是“過剩”與“不足”,實質是沒有把握與處理好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違背了需求決定生產的經濟規律。習近平總書記針對我國經濟發展在新常態下的共性矛盾指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要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揭示了我國經濟發展中供需結構失衡的要害,并指出了供給側改革的方向。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建材行業無論是過剩、短缺共存還是當前面臨的經濟增長下行、效益嚴重下滑,其核心與要害是供給側出了問題,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建材行業盲目地習慣于簡單的雷同水平的復制發展,忽略了適時轉型,忽略了新的需求的研究與發展,忽略了創造新的市場空間,造成新的有效供給不足,而過剩產能繼續加劇。
因此,要改變目前的被動局面,需要做的工作很多,要解決的突出矛盾也很多,但最關鍵的、能夠從本質上解決問題的舉措是必須加快推進建材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調整,從建材供給體系特別是市場需求端入手,增加生產市場新需求的產品,遏制雷同技術產能的新增和減少過剩行業產品的生產,按市場需求組織生產,是真正轉變發展方式,推動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向高端發展和加快新型綠色建材發展,擴大有效供給,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改變產業結構,應對經濟增長下行和扭轉經濟效益下滑的最現實有效手段。通過推進建材供給側結構改革,真正立足市場需求,按需求導向發展,調整發展重點,調整發展政策,把發展轉向增加有效供給,轉向高端、轉向國外、轉向市場消費需求,從而改變發展路徑增加拓展渠道,全面提高行業發展水平和經濟效益。
二、推進建材行業供給側改革、增加新的有效需求的若干措施
建材行業供給側結構矛盾是導致行業經濟效益下滑的關鍵因素,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建材傳統產業的絕對過剩加之新增產能還在繼續而滿足市場新需求的產品卻嚴重短缺;二是淘汰落后產能和低效產能的政策力度和工作力度都跟不上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的需要,造成幾代同堂、魚龍混雜;三是把握與適應市場變化的規律的能力嚴重不足,只會直走不會拐彎,只會重復不會創新,導致過剩產品內部無序競爭,導致市場實際用量增幅減少與產品價格減幅嚴重脫節,導致價值與價格嚴重脫離,使應該獲得的經濟效益,由于行業內部的原因白白流失。
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建材行業要改變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必須開發新需求,向高端發展,擴大有效供給;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和低效產能的力度;加強正當的行業自律和必要的區域協調治理,穩定并合理回升產品價格。真正實現改變發展方式扭轉建材行業經濟效益下滑,其措施如下:
(一)開發新需求,增加有效供給
1.著力發展建材新興產業,增加新的需求。研究與開發并舉著眼于發展特征金屬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種無機非金屬材料和高性能復合材料等基礎材料,分別做出新的發展規劃,分別提出研發的技術、產品、單位和落地的項目,分別提出與爭取國家應扶持的政策,分別明確這些產業、產品應用的領域和市場,清晰與明確這些產業自身向國際領先、向高端發展的目標和帶動輻射相關產品的發展目錄,將新興產業發展引向高端、高層次、高附加值發展。在現有基礎上圍繞非金屬礦及制品業、建材節能環保材料、新型建材高端裝備制造業、新型多功能節能環保墻體材料及與其配套的綠色裝飾裝修材料等新興產業做出“十三五”發展規劃與每年的發展計劃,每類新興產業有目標、有路徑、有重點發展的項目與支撐點。以分類施策的原則,對于處在研發階段的產品,如高檔碳纖維、石墨烯粉體等產業方面一方面要爭取國家科研資金的支持,另方面要組織行業科技創新與共性瓶頸問題聯盟攻關,對技術瓶頸和關鍵技術組織行業聯手攻堅;對初步具備產業化條件的產品,如電子信息顯示玻璃等特種新型玻璃,既要繼續加大科技投入和攻關,也需要配套財稅和鼓勵應用政策的支持;對已經開始實現產業化的產品,如新型、節能環保、多功能復合一體化的建筑板材等新材料,重點是爭取出臺鼓勵應用政策,加大市場推廣應用力度。到“十三五”末爭取建材新興綠色產業和傳統建材提升功能與性能、改變用途后的產品的增加值占整個建材工業增加值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