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由期貨日報主辦的2012玻璃期貨考察活動正式開始。此次考察活動為期三天,有來自鄭州商品交易所、期貨公司等期貨市場人士,主要在山東淄博、滕州等地對玻璃廠家、資訊公司等進行走訪考察和座談交流。通過走訪考察,記者了解到,玻璃現貨企業有套保需求,且積極參與到玻璃期貨上市的研究準備工作中,并對未來期貨市場交易持謹慎操作態度。
金晶科技有限公司營銷部經理焦勇剛表示,之前企業的經營模式都屬于較為傳統的現貨買賣,整個公司對期貨的認知幾乎為零。鄭州商品交易所在玻璃期貨上市的準備過程中,金晶也是作為玻璃行業考察的企業之一。他說,玻璃期貨的上市,實際上給現貨生產企業注入了新的血液。金晶開始專門成立玻璃期貨研究部門,接待了很多來考察的期貨公司及期貨媒體等。“對待玻璃期貨的上市,我們是積極參與,同時謹慎操作。”焦勇剛稱。
玻璃的生產基本上是剛性的,基本上不會停工。考究玻璃產業鏈的成本因素,主要有原材料、運輸方式、包裝方式及企業銷售方式等。生產玻璃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石英砂、純堿、天然氣等。純堿相對價格波動幅度大一些。金晶生產部相關負責人說,天然氣作為原料生產出的玻璃品質上更突出,現在市場上90%都采用天然氣。卓創資訊玻璃分析師潘淑貞表示,在考慮玻璃生產成本上,設備的折舊率大概有10%左右,不容忽略。
據統計,現如今我國有規模以上的玻璃深加工企業6000多家,2011年全國中空玻璃的產量達4087.3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51 %,夾層玻璃的產量達5978.6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3.20 %,鋼化玻璃的產量達2650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2.45 %。焦勇剛表示,玻璃的生產產量比較剛性,因為停工的成本很高,基本上玻璃生產線是不停產的,所以房地產、汽車等下游產業的發展緊密關聯玻璃的銷售狀況。
與國內已上市的其他商品期貨品種不同,玻璃期貨擬采用全廠庫交割方式。相對于其他交割方式,廠庫交割具有成本低、便于滿足買方需求、交割風險較小等優勢,正好符合了平板玻璃需求個性化、倉儲不足、不便于運輸等特點。中原期貨分析師尚金宇認為,在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下,玻璃期貨的上市對玻璃現貨企業而言是及時雨,其套期保值的需求是存在的,而鄭州商品交易退出玻璃期貨以及設計的合約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現貨企業的需要。
“那金晶在選擇合作的期貨公司上,有哪些基本要求呢?”很多期貨公司問。金晶營銷部焦表示會看中期貨公司的“基本面”,即服務水平、優勢突出點等,但具體說哪些硬性要求,那還是看合作后的緣分了。